职场经典案例:
职场白骨精如何面对压力
--顾恺颉博士
职场的佼佼者(白骨精),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中表现出色,并担当重责。然而,他们同样面临各种压力,甚至必须面对更多挑战和难题。
案例一:Mark(化名),40岁,时尚杂志主编
跳槽逃避不了压力,沟通可以立于不败
用通俗的话说,我在时尚杂志界也算是混迹多年了。回想当年,我是怀着一颗济世的心进入媒体的。那时看着很多杂志上雷同的明星八卦和爱情技巧,经常会想能不能自己独创一本有着特立独行精神的时尚杂志,不但对社会起到时尚引领的作用,也可以教化青年和直陈时弊……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普通编辑慢慢挪到现在的位置。虽然职位越来越高,曾经的理想却渐行渐远。如果问我现在的感受,还真有些壮志未酬的感慨。但时过境迁,我知道只有先让自己生存下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定乾坤”。十年来我只跳过一次槽,在时尚杂志界算是稀有人种了。而目前所在的杂志社几年来也是多次被转手,东家频繁更替,更替一家走一批人,而我却横下心坚持了下来,并且每级台阶走得都还算稳。
我觉得,有的同事们走,肯定是因为感觉无法适应或无法应对新压力。而我就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到哪里都是做事,我坚信做好事情的前提是沟通。所以这几年,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比较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应对技巧,正是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态度让我能从容面对杂志社的多次人事更替。每次新东家接手后,我总会主动向投资人或股东报告自己的工作,介绍社里的内外情况。当然我也非常注意分析新投资人的投资意图和经营方向,只有了解了新老板的需求,你才能提出他想听的思路。
我对目前职场中一些新生代白领容易和领导产生冲突感到很奇怪,这不是自找压力和烦恼吗?我在工作中从来不会直接反对领导的想法,我更多地会让领导做选择题,即给领导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更多的可能,但最终的决断权是领导的。这样,领导不会觉得我越俎代庖,而我的价值和能力,也充分得到了体现。
每次和不同的人沟通,我也会用不同的方法。这可能是长年职场经历留下的一种本能吧。但无论是与哪种人说话,我的谈话目标都很清楚,就是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新问题。
启示:
Mark用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让自己平安地度过了每一次的职场危机和压力。所以职场抗压窍门的第一项就是:人际间的合理沟通。而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其中之一就是得根据不同的人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心理学研究认为,通过对人的潜意识的观察,可以将人的沟通模式分为三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
视觉型人的特点是行动快捷,能同时兼顾几件事,说话简短,开门见山,比较注重外在环境和颜色协调等。由于视觉型的人容易缺乏耐心,所以和这样的人交流要讲重点,说话突出重点、清楚、简短。
听觉型人的特点是对文字敏感,说话多,说话内容详尽,喜欢听音乐,富于节奏感,并且善于倾听。由于听觉型的人注重思考,想得周全,所以要耐心沟通,说话要细致全面,语重心长往往能打动这类型的人。
感觉型的人举止稳重,动作缓慢,不在乎好看或好听,更注重内在的感受,并重视人际关系,喜欢被人关怀和尊重。和感觉型的人交流语速就得慢下来,声音不能太大,最好是先从聊天开始,且不忘记适度的赞美。
案例二:玛丽(化名),50岁,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家庭与工作,其实能够相互促进
我出道算是比较晚的,在跟着哥哥下海时孩子已经10岁,自己也快40岁了。那时真的非常艰苦,为了学做管理,我报了MBA课程,每周都需要从浙江的工厂里赶到上海读书。同时,我还要身兼妻子、媳妇、妈妈等多重角色,每天有忙不完的事要处理,天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我最常碰到的压力,就是需要同时处理好几件事。譬如:接近快下班时手头忙着新的一项合作或项目方案,同时还要准备明早的招标会或社会活动。此时再突然接到孩子生病需送医院的消息,真是事情都碰到一起了。对我来说,工作上再苦再累也不会让我掉眼泪,但想到孩子,想到我无法陪伴他,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也不能及时赶到他身边,我就感觉非常对不起他。有时,回到家已经深夜,我会去看看孩子。看到他熟睡的脸庞,我有时真的会忍不住掉下流泪……
后来,我和哥哥因为工厂的对外投资上意见不合而分家,而我先生那时也站在我哥哥一边,于是我一赌气独自来到上海投资房地产。那时是我最孤独的时候,我感觉家人都不爱我了,我有一种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但我不愿意妥协,于是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
走过最初的一段艰难,通过这几年的打拼,我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顺。但是,虽然在外人看来我非常成功,但我一直没有真正地快乐过。有一些人评论我像一个男人,他们怎么会想到我每天可以忘带手机、钱包,但藏着儿子照片的项链绝不会忘戴,老公给我的结婚戒指也不会忘戴。我是一个女人,我深爱着自己的家和亲人。可是这几年来,我与家人除了过节外,很少见面,只有在上海读大学的儿子每周过来吃饭。儿子日渐长大,大二的小伙子早已经比我高出一头,但相处时的那种陌生感总让我窒息。长时间里,我被亲情的疏离折磨得压力重重,想要去爱却不知从何着手。
去年,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终于知道自己在哪里出了问题。在心理师的指导下,我主动给哥哥、老公、儿子,和母亲(父亲已离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是多么爱他们,今天看似成功的我急盼着回归到久别的家里去,重新扮演好一个妻子、妈妈、女儿和妹妹的角色,希望他们能重新接纳。而他们的反映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咨询师的安排下,我的妈妈、哥嫂及老公、儿子同时走到一起,和我一起做了一次家庭关系治疗。现在我聘了专人管理企业,而自己专心弥补曾经失去的亲情。从中,我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和轻松。如果让我对正为事业忙碌而无暇顾及家庭的白领们说些什么,我会说:“如果家庭与工作发生了冲突,建议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切记,回到家就不要碰公事。”
启示:
玛丽的经历让我们知道,职场与家庭其实是不可分割的,切不可顾此失彼,否则,必然将相互影响。所以职场抗压窍门第二项是:爱是减压的最好良方,只有后院巩固,才能在职场上应对更大的挑战。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组实验,两组老鼠,一组接到更多爱的信号而另一组没有爱的信号。接受到爱的信号的老鼠在生理机能等各方面都明显优于没有接受到爱的信号的老鼠。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发现,家人间具有亲密感的肢体接触会向大脑释放复杂化学物质,使人感到兴奋、愉悦或放松,并会使人体释放出快乐荷尔蒙。所以家人、伴侣之间的肢体接触是最大的减压药。
运动、旅游、大笑可暂时性舒缓压力
经大量实践证实,人类80%以上的压力来自于人际关系受阻和爱的关系不足。今天两个故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而要应对这两个难题,我们不妨借鉴两位主角的做法。不过,要改善人际关系、重建家庭和谐,毕竟不是短期内可以办到的事情,那么这种时候,我们该如何缓解压力呢?下面有一些应急的办法:
1、快乐荷尔蒙可以在运动中获得
这几年运动大行其道,无论是登山、健行、骑单车还是游泳,都有人投身其中。通过适度运动,不但能强化心肺功能、活络四肢,还可以帮助“脑内啡”生成和分泌提升情绪、纾解压力的“快乐荷尔蒙”,这是比较有效的减压方式之一。良好的运动应该保持每周运动3次、每次运动30分钟、每次心跳达130以上的运动频率,让自己保有健康体态。
2、放声大笑,释放压力
笑也能减压?别怀疑,这是真的!根据国外研究指出,大笑有助于强化“脑内啡”、提升免疫力、降低压力,达到调剂身心的功效。正因大笑好处多,印度还兴起大笑纾压风潮,上千名印度警察在老师带领下放声大笑,释放压力。所以,当心理压力大时,不妨大笑几声,让“笑”一解千愁!
3、正向思考,化压力为助力
每个人承受压力的程度就像一个“碗”,一旦压力超出“碗”的负荷,就会让人压力备增。压力的产生往往在一念之间:当一个人用正向乐观的心态看待压力时,压力反而会变成加速自己进步的动力。因此,“正向思考”有助于让自己从“小碗”变“大碗”,压力自然也会得到纾解。
4、暂时中断,转移注意力
当一个人压力过大时,不妨让自己离开几天,旅游就是不错的纾压选择。到外头走走,一方面沉淀思绪、一方面增加见闻,让压力释放、心灵深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