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婚姻家庭指导师:劝分还是和
|
婚姻家庭指导师:劝分劝和
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你会寻求谁的帮助?
是夜深人静时打电话给电台《相伴到黎明》节目,还是Email给情感专栏作者,或者“口述实录”自己的困惑?
在美国,60万专业婚姻家庭指导师会介入出现问题的两人世界,就像电影《史密斯夫妇》、电视连续剧《绝望主妇》里的那样,在心理诊所般的办公室里寻求帮助。
7月1日,上海首个“婚姻家庭指导师培训班”开课,50多位学员参加了为期12天的培训。什么是婚姻家庭指导师?记者亲历现场。 “男女双方同意,符合民法中的相关规定,经过公开仪式,由两个以上证人办理登记手续……”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咨询部副主任刘义兰以解释婚姻的定义,开始了“婚姻家庭指导师”培训的第一课。50多位学员人手一本厚厚的教材,第一章内容是“婚姻·家庭·真爱”,最后一章是“离婚”。
根据上海民政部门公布的统计报告,去年一年,上海平均每天有84对 夫妻登记离婚,比上一年增加12.34%,而今年,截自目前,单浦东新区登记离婚人数就有2399对,比去年同比增长26%。市心理咨询中心咨询部副主任刘义兰透露,上世纪90年代初,到该机构咨询婚姻家庭问题的全年不过4000人次,而现在每个月就有5000人次。
编写婚姻家庭指导师课程教材的郑凯之质疑:“真的有那么多家庭非得走到这一步吗?”
根据他接触的众多案例,很多夫妻虽然吵翻了、闹僵了,但能一起来咨询的,心里仍抱有希望,尤其是女性,离婚的原因常常“口是心非”,哪怕闹到法院,心里还是不想离婚,她们只是要一个过程,希望“激一激”男人,让他们把自己劝回去,可惜不少最后弄巧成拙。
一个好的咨询师,这时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到了这个地步,双方沟通力已经很低了,但是感情基础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恢复沟通的能力。”
那么,婚姻家庭指导师的任务就是“劝人不离婚”?上海心理卫生学会的张新凯博士说:“其实,我们的工作是帮助当事人确认‘离婚对于他们是不是最合理的解决手段’,很多人以为,离了婚,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实际却不是———往往离了婚,发现烦恼更多了。” 白领学员劝架&为进“围城”作准备 12天课程,共收费4000多元,除了一部分已缴学费的学员外,还有不少人在试听。
前来报名咨询的,从20岁的姑娘到71岁的老伯,应有尽有。
做教师的戴小姐,在朋友圈里是“知心大姐”,当久了倾听者,她觉得应该更进一步,做个解决者:“朋友们来跟我倾诉,我只能用经验或者套话去安慰她们,要是能掌握些心理学知识再去劝,效果或许会更好。”
对于“婚姻家庭指导师”这个认证是否权威、有没有市场,她不在意:“我不靠它找工作,就是看到朋友为了小事闹到离婚的地步,心里挺难过。”
公司职员陈小姐是“想在进‘围城’前多打点基础,如果这门课能让我在今后的婚姻中学会调节情绪、理解对方感受、分析双方的行为,就不算白上了。”
郑凯之对此很感意外。“在国外,中学里会开设类似课程,甚至会教学生如何躲避暴力约会,可在中国,这方面的教育还没有跟上。” 专业学员修炼居委会大妈“升级版” 更多的人,本职工作就与课程搭边。花3个小时从昆山赶来的钟小姐是司法调解员,遇到离婚调解,常常以失败告终,这让钟小姐备感挫败:“我单从法律的角度不能说服他们,所以来上课,看能不能帮他们回心转意。”
除了司法调解员,还有不少律师、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和心理师前来进修。全国妇联人才开发中心培训部主任宋光解老师认为,这是因为,以前谁家发生矛盾,居委会大妈总是首当其冲赶到,可现在小夫妻闹矛盾,谁还会往居委会跑?
宋光解老师说,现在婚姻家庭指导师的咨询指导价是每小时300元到800元,不过,想凭花一个月时间取得的“婚姻家庭指导师”证书找工作却很悬———因为“婚姻家庭指导师”在国内还不能算作一个行业,所以,宋光解老师认为,结业证书不能看作职业资格认证书。(载自上海频道、东方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