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心妈妈”牛琳访谈--父母会教儿女优
|
“知心妈妈”牛琳访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哲人曾经说过:“好父亲胜过100个教师”,“好母亲可以缔造一个优秀民族”。 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于四月初专程到北京拜访了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博士,中国教研网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妇联当代女性大讲堂主讲嘉宾,中央电视台特约专家牛琳女士。牛博士因伤住院,但她仍然忍着疼痛依靠儿子的搀扶,在医院的会客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田雨:感谢牛博士带病接受我的采访。我在网上看到大家都是用“知心妈妈”来称呼您,而不是叫您博士。为什么? 牛琳:这是孩子们给我取的(笑)。我执教25年来,带的学生一批批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也帮助自己的孩子以高考冠军的好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教育、教学,尤其是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东、西方教育有机地结合,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了众多家长走出了教子的误区。直接接受过我的咨询和辅导的家长和孩子几十万人,无数的孩子由此改善了和父母的关系,树立了学习的目标,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激发起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此,很多时候孩子的心里话不和自己妈妈讲却和我讲,把我当作知心朋友,我也很愿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因为我知道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所以我尽量进入他们的心灵与他们交流。很多孩子受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的启发,就改教我“知心妈妈”了。我想,这是孩子们对我的接纳与肯定,也就欣然接受了(笑)。 田雨:看您的年纪并不大,没想到您的孩子都上大学了? 牛琳:呵呵,我是1962年生人。我儿子今年24岁,正在功读博士学位。 田雨:据我所知,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传播您的家庭教育理念,目前己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讲过六百多场了,那些家长们问您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牛琳:主要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其实,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说复杂也简单,关健是家长有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指导和帮助孩子,孩子成长的阶段不同,重点培养的方向也不同。比如,小学二年级前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三年级以上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初中时,应该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高中时,应培养学习策略。 田雨:您的家庭教育理念是从什么时候起被认可的?关键性的事件是什么? 牛琳:我的孩子四岁时,就可以算正负数了,因此,我被邀请参加全国少儿发展研讨会。儿子5岁上一年级,17岁上清华。在儿子高考前两个月时,孩子的父亲突然去世。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凭借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智商,仍然以当地高考冠军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这样,大家对我的教育理念就更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田雨:您的儿子17岁考上清华大学,您认为是家庭教育的成果,还是儿子天资聪颖?与您的教育理念有无必然联系? 牛琳: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质,只是我给予儿子较好的智力开发和家庭教育。他成绩的取得还饱含了其他教过他的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当然与我的家庭教育理念有关系,那就是正确处理五个关系:成长和成才的关系;幸福和快乐的关系;能力和分数的关系;超前与补救的关系;魅力与尊严的关系。 田雨:您认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与您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区别? 牛琳:女孩和男孩的教育方式不同,对男孩要培养他吃苦、奋进的精神,对女孩的教育则更多的是熏陶、影响和引导,培养女孩一种高雅的气质。总之,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美的。刘亦婷的成功是她的父母共同研究的教育结果,与当时的环境和氛围有一定关系。从事教育行业,我也在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博采众长,吸收国外先进理念,然后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田雨: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小时候老师以为他是智障儿童,可后来的成就证明他是天才。在您眼中什么样的孩子是天才? 牛琳:如果孩子不是天生智障,那么我认为很多孩子都是很有潜质的。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一切都是空白,需要父母很好地开发。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以身作则。很多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和几代人的目标愿望都强加在了孩子身上,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违反了教育规律。例如,父母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几乎100%的家长自己都做不到。 田雨:因为受自身的文化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所有家长都象您那样做一定会感到困难。您有什么更好更简单的教育方法吗? 牛琳:目前,很多家长走进了一个爱的误区。我们在一次社会调查中,有一项亲子沟通的题目中,100%父母填写“爱孩子”,可近一半的孩子说“父母不爱我,他们爱钱,爱打牌,爱我的分数。”爱不是给予的人说了算,而是由接受的人来决定,当我们爱孩子时,家长应该走出爱的八大误区:一、过分溺爱。二、功利的爱。三、强加的爱。四、贪婪的爱。五、补偿式的爱。六、监视的爱。七、情绪化的爱。八、无原则的爱。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一要做到“该狠心时就狠心,该放手时就放手”。二应告诉孩子哪些错误能犯,哪些错误不能犯。我认为成长就是一个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剥夺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就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田雨:我上学时有个毛病,喜欢我的或是我喜欢的老师的课我就好好学,否则就不好好学。要是每个老师都喜欢我或是让我喜欢该多好啊(笑)。我想问一下,您有没有让师生相互喜欢这方面的课啊? 牛琳: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教育是个全方位的事情,因为我做过二十多年的老师,对做个好老师的体会更多,我有一个专门针对老师的讲座,叫做“做一名卓越的教育工作者”,一天的课程,整整八个小时。 田雨:十分感谢牛博士接受我的采访,我知道,今天牛博士和我谈的这些,只是您家庭教育经验方面的冰山一角,如果可能,你可否愿意到黄石去,给黄石的家长们办个讲座。同时《东楚晚报》希望之星周刊想聘请您作为我们家庭教育的顾问。 牛琳:帮助家长、帮助孩子是我的责任。能将自己的经验与黄石的家长们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时间许可,我一定去。(转自东楚网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