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
躁郁症又名双向障碍。
狂躁抑郁症(英语: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又名双极性情感疾患、双极性障碍、躁郁症,其主要特征为患者不断经历躁(mania)与郁(depression)两种相反的极端情绪状态,而这两种情绪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其强度与持续时间均大于一般人平时的情绪起伏。正因为有躁有郁,因此躁郁症又被称为双极型障碍[1](bipolar disorder),相对于被称为单极型障碍(unipolar disorder)的狂躁症与抑郁症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躁郁症分成第一型躁郁症(bipolar I disorder)与第二型躁郁症(bipolar II disorder)。
它们的差别在于第一型是只要一次躁期发作,不论是否有郁期出现,而第二型则是一次或多次的重郁发作且伴随至少一次的轻躁所组成。
一般因躁郁症而送急诊的是第一型。如需更精确的区分标准,请自行参阅DSM的躁郁症诊断之判断标准。
青少年躁郁症,多是从一种轻微情绪交替违常引起。简单来说,情绪违常跟躁郁症一样具有“情绪愉悦、亢奋”与“情绪低落”两种状态交替的特征,但强度不及躁郁症的标准。一定比例之拥有循环情绪病征的儿童,在青春期会转变成躁郁症。同样的,若需更多关于循环性疾病的细节,请参阅DSM。
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