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组织或个体之间在军事以外的领域进行的斗争,比如说政治、经济斗争等等。“没有硝烟”主要是为了说明双方的斗争就像战争一样残酷,但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的硝烟炮火。在更多婚姻家庭的临床咨询案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更多的婚姻和家庭处于分崩离析之中.......
妈妈很开心终于和女儿见面了,不管怎样,只要女儿愿意见妈妈,妈妈就特开心。和女儿交流的过程中,妈妈试探性的问女儿“宝贝,你上次晚上发高烧,你爸爸让你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没有及时半夜赶来,你爸爸有什么反应?”女儿说“我爸就哼了一下。”妈妈问“那你爸爸的这声“哼”,是否就是你整整一周都不愿理睬妈妈的原因?”女儿说“是的。”
妈妈无奈的叹气,说“我知道,他达到他的目的了。这声“哼”,离间的是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最受害是孩子啊。即使赢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他得到了什么?孩子痛恨母亲,孩子不开心不快乐,难道真的就是他要的?那一定要抢着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吗?这样的爱孩子和害孩子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个离异的妈妈,和难得见面的女儿之间的一次交流。每次妈妈都会心疼,更会内疚,尤其是当孩子有对妈妈使用报复性的行为举动时,妈妈会很无助很无力。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爱憎分明,有气就撒,妈妈只能隐忍。妈妈理解孩子,一如孩子对妈妈说“都是你害的,是你造成我这样的.......”妈妈痛的心揪着一起,却要在孩子面前强颜欢笑,一再努力让孩子能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尽量的满足她,让她的情绪得到暂时的缓解和释放。孩子可以怨,但妈妈没有办法去怨,因为妈妈知道,怨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人活在自己编造的怨气中走不出来。离婚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生路,是为了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人都会犯错,妈妈也是人,在婚姻中选错了人,自己在婚姻中痛苦了很久,终于醒悟到自己错了。错了没有关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承认错误,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若不能对自己负责,把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假手与对方,那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一段婚姻的结束,是一对成年男女彼此在法律上契约的结束。改变之一是婚姻不在了,改变之二是三人或四人的家庭成员的人数不一样了。真正没有改变,并让很多人陷在误区中的是:父母与孩子的身份永远不会改变。很多婚姻破裂的家庭中的男女,不断在误区中行走,不断地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伤害着婚姻中的孩子,并且还高喊着“我是最爱孩子的。孩子的母亲(父亲)如何不负责任!...”孩子不可避免地陷在了这种无形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伤痕累累,不知道到时爱爸爸好还是恨妈妈好?
认知调整一:婚姻没有对错!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必然也存在某些问题。双方的问题不断影响纠结彼此。找对方的问题很容易,都能轻易找到,但反思自我,寻找自己的问题,却很少人使用这份智慧。反思会让人更加理性,更易梳理问题。
认知调整二:离婚不是末日!离婚需要勇气!离婚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关键是否能各自对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后果,对自我负责同时对孩子负责。
认知调整三:孩子不是战利品!婚姻中结束的是男女双方的身份,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身份与关系是永恒不变的!不要把成年男女之间的情感混淆,更不要让孩子来评判父母之间谁对谁错,这与孩子无关,毕竟孩子不可能成为父母的父母!
别再让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次一次让无辜的孩子遭殃,殃及后代子孙!走出婚姻残留的误区,活在当下,走进阳光中,感受光明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