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专家团队 心理测评 新闻专栏 经典案例 咨访交流 咨询项目 婚姻家庭 家庭教育 企业EAP 特色活动 生活闲暇
  专题报道
·许湖云老师《家庭系统排列》...
·口头禅带来的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
·心理心理:心灵“感冒”...
·婚姻家庭指导师认证培训在北京举行...
·为中国式离婚"把脉"...
·21世纪最有潜力和最实用的职业--《婚...
  婚姻情感
·新婚须知---夫妇“坐床喜”的危害...
·提升男人缘小秘籍...
·单身男贵族的十大快乐策略...
·保养婚姻的绝招...
·男人喜欢什么样的老婆...
·最抢手的五种女人!...
  心里资询师
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咨询 -> 正文
 
没有硝烟的战争---许湖云
发布时间:2013-2-21 1:43:34         发布会员: 许湖云    (专家会员)
没有硝烟的战争---许湖云

      国家、组织或个体之间在军事以外的领域进行的斗争,比如说政治、经济斗争等等。没有硝烟主要是为了说明双方的斗争就像战争一样残酷,但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的硝烟炮火。在更多婚姻家庭的临床咨询案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更多的婚姻和家庭处于分崩离析之中.......

     妈妈很开心终于和女儿见面了,不管怎样,只要女儿愿意见妈妈,妈妈就特开心。和女儿交流的过程中,妈妈试探性的问女儿“宝贝,你上次晚上发高烧,你爸爸让你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没有及时半夜赶来,你爸爸有什么反应?”女儿说“我爸就哼了一下。”妈妈问“那你爸爸的这声“哼”,是否就是你整整一周都不愿理睬妈妈的原因?”女儿说“是的。”

     妈妈无奈的叹气,说“我知道,他达到他的目的了。这声“哼”,离间的是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最受害是孩子啊。即使赢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他得到了什么?孩子痛恨母亲,孩子不开心不快乐,难道真的就是他要的?那一定要抢着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吗?这样的爱孩子和害孩子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个离异的妈妈,和难得见面的女儿之间的一次交流。每次妈妈都会心疼,更会内疚,尤其是当孩子有对妈妈使用报复性的行为举动时,妈妈会很无助很无力。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爱憎分明,有气就撒,妈妈只能隐忍。妈妈理解孩子,一如孩子对妈妈说“都是你害的,是你造成我这样的.......”妈妈痛的心揪着一起,却要在孩子面前强颜欢笑,一再努力让孩子能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尽量的满足她,让她的情绪得到暂时的缓解和释放。孩子可以怨,但妈妈没有办法去怨,因为妈妈知道,怨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人活在自己编造的怨气中走不出来。离婚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生路,是为了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人都会犯错,妈妈也是人,在婚姻中选错了人,自己在婚姻中痛苦了很久,终于醒悟到自己错了。错了没有关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承认错误,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若不能对自己负责,把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假手与对方,那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一段婚姻的结束,是一对成年男女彼此在法律上契约的结束。改变之一是婚姻不在了,改变之二是三人或四人的家庭成员的人数不一样了。真正没有改变,并让很多人陷在误区中的是:父母与孩子的身份永远不会改变。很多婚姻破裂的家庭中的男女,不断在误区中行走,不断地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伤害着婚姻中的孩子,并且还高喊着我是最爱孩子的。孩子的母亲(父亲)如何不负责任!...孩子不可避免地陷在了这种无形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伤痕累累,不知道到时爱爸爸好还是恨妈妈好?

认知调整一:婚姻没有对错!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必然也存在某些问题。双方的问题不断影响纠结彼此。找对方的问题很容易,都能轻易找到,但反思自我,寻找自己的问题,却很少人使用这份智慧。反思会让人更加理性,更易梳理问题。

认知调整二:离婚不是末日!离婚需要勇气!离婚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关键是否能各自对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后果,对自我负责同时对孩子负责。

认知调整三:孩子不是战利品!婚姻中结束的是男女双方的身份,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身份与关系是永恒不变的!不要把成年男女之间的情感混淆,更不要让孩子来评判父母之间谁对谁错,这与孩子无关,毕竟孩子不可能成为父母的父母!

别再让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次一次让无辜的孩子遭殃,殃及后代子孙!走出婚姻残留的误区,活在当下,走进阳光中,感受光明与温暖!

                                                                     

 
 用户回复
   
   
 
   
回复内容
 
 
友情链接
上海开杰信息 上海婚姻家庭律师网 上海海布培训中心 上海金拐杖心理咨询中心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 湖云心轩--新浪博客 湖云心轩--网易博客
许湖云微博
客服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公司介绍 | 公司地图 | 公司招聘
Copyright © 2009 版权所有 婚姻与家庭教育网 - 中国第一婚姻与家庭教育网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技持:上海开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