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医治过去的心灵伤痕(四)
--黄维仁博士
写情绪日记能更了解自己
除了觉察自己的内在誓言,了解上述基本的心理防卫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多看书,多听有关人际、心理的演讲,也可借情绪日记与生命线分析,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及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尝试写“情绪日记”,仔细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把这类事情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成长、心理复建很有帮助。
G先生带着亲戚去购物时,看到一个小男孩一直在哭,亲戚很自然地要去安抚那个男孩,G先生突然大声说:“小心一点,不要碰那个小孩?选”“为什么?芽”“因为他的父母可能会觉得你在诱拐他。”这个亲戚不解,觉得:“有这么严重吗?芽”这是个情绪过激的反应。G先生回家后开始回想,为什么在事发当时情绪一下子紧绷起来?芽原来他小时候父母常不在家,他独自哭泣时从来没有人理会他,现在看到有个小孩和他从前一样,却有人要安抚他,心中便冒起一股无名火。当G先生意识到这一点时,才慢慢开始学习不怪罪别人触发他的心理按钮,而专注于自我的成长、自省与改变。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一些痛苦的经历,一味地压抑自己受伤的情绪,反而会变成这些情绪的奴仆,受其控制。极力压抑、否认这些情绪,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场合,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反而该趁机努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借着情绪日记,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在复建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些正面的情绪经验,虽然曾经受伤,但今天起要开创好的一面。如果干净的水里滴进一滴墨水,该怎么办呢?芽最好的办法是一直加进干净的清水,使墨水淡化到看不见的程度。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建立爱的关系,使伤痕得到医治,并要努力学习创造各种正面的经验,例如,尝试做些从未做过的事、品尝新奇的食物、听不一样的音乐、和不同的人交往等,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依然如此。教会和一些相关机构经常举办各种成长性的团体及益智性的活动,也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