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恋爱系为体验生活
最想去党政机关工作 一辈子最想挣50万元 郭娟 制图
我市首份80、90后社区版问卷调查出炉,展示新生代群体的内心真实想法
当下热议的早恋、小三、蜗居、房奴等话题,80、90后有何想法和观点?昨日,大渡口区锦城社区面向社区50位80、90后的问卷调查出炉。调查显示,在恋爱动机一栏,90%选择的答案是“为了体验生活”;100%的人不愿当“小三”,更不愿做房奴。
恋爱动机是什么 体验生活成主体
“恋爱?在我心里只是一个词而已。”家住大渡口区香港城4栋9楼的陈果果今年刚满20岁。面对问卷调查,他的态度很明确:填就填吧,反正也不少块肉。对于恋爱动机,他的答案是:为体验生活。
在重庆工商大学读大一的陈果果称,初一时谈了第一场恋爱,只为想尝试电视剧里恋人之间一起吃饭、一起逛街的感觉。现在,谈第5次恋爱的他,只为寻找女友给他洗衣、打饭的生活滋味。“这难道不是体验生活吗?”小陈反问。
“和男友住一起。”同住该小区5栋12楼的周欢28岁,每天下班后,去超市买菜、回家做饭,周末还会打扫卫生。她称:“尽管有爱情,但体验生活的动机的确存在。否则分手后,不懂如何生活,可就吃亏了。”
《蜗居》的确好看 但饿死不当“小三”
问卷调查中,50位80、90后全部不愿当“小三”。对能否接受《蜗居》里“小三”角色?一位名叫程心舒的女孩写道:“再穷也不做‘小三’”。
家住锦天康都2栋15楼19岁的程心舒称,工作不好找。但对于“小三”,她一点不回避,称没本事的女人才会当“小三”。曾有一白领男子找程心舒谈恋爱,得知对方已有女友,她断然拒绝,声称:即使饿死,也不会当“小三”。
现在北部新区一外贸公司工作的张勤,属首批进入30岁的80后。作为男人,他也不愿当女人的“小三”:“因为感情专一,是每个男人必须做到的。”
收入偏低 不敢奢望当房奴
“问卷中,80、90后骂得最厉害的是房奴。”锦城社区居委会主任秦萍称,别说80、90后,就连60、70后也觉得房价太高,房奴不好当。
正为买不买结婚新房为难的李胜利说,他和女友每月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除去日常开销,能存银行的钱有2000元。如买了新房,每月还贷得除脱1200多元。挣扎许久,他们决定,和父母一起住,拒绝当房奴。
“和好友一起租的房子。”租住在高新区华宇名都3栋19楼的周秀儿今年18岁,在一家二手房交易公司工作的她称,宁可一辈子租房住,也不愿当房奴。因房价过高,每月只挣900多元的周秀儿不敢奢望买房,她与父母住在大渡口区秋实小区,“除非自己挣来的钱足够付全款,否则我不会当房奴。”
问卷调查还涉及哪些内容
锦城社区居委会主任秦萍告诉记者,这是我市首份社区版80、90后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居住在该社区18岁至29岁的80、90后,男女各25人。问卷共设20道选择题,涉及爱情、亲情、友情、金钱、整容等方面。通过调查,可了解这一新生群体的内心真实想法,在未来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让80、90后有更成熟、理性的心态。
“这样的调查报告很好。”市社科院社会学专家孙元明称,还没看到我市有过类似调查问卷。社区开展这样的调查,能让大家对80、90后这一群体有较真实的了解,消除一些误解,扩大该群体在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专家支招
年轻人应多修炼婚姻情商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婚姻情感类咨询专家周小燕说,造成朱先生困扰的原因还要归结于80后独生子女在处理婚姻上的幼稚,特别是陈怡显得特别不懂事。他们的情感基础非常薄弱,在没有考虑成熟的情况下结婚,加重了婚姻家庭的动荡性,也造成了社会群体的心理负面性——觉得80后婚姻都不稳定。
周小燕说,陈怡给出的三个选择,条条幼稚,条条都能让婚姻解体,而不是解决问题。媳妇对老人骂脏话本就不对,还要老人先道歉,就更加无理。
周小燕倾向第一种选择。如果夫妻双方商量好后,住在一起更能互相了解,一起养孩子、一起生活,更能理解生活的不容易。当条件成熟后,妻子也应该为减负,共同减轻生活压力。
同时,周小燕告诫年轻人:家人会包容你的幼稚,但社会永远不会包容你。“希望年轻人们多修炼婚姻的情商。”
延伸阅读:80后离婚父母法庭“代战”
丰台法院2009年受理598件 占同期离婚案总数25% 比2008年上升6%———
80后是人们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第一批独生子女的一种代称,随着他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婚姻殿堂,离婚人群年轻化问题正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
80后离婚特点分析
3年以下婚龄 占30%以上
数据统计:598件80后离婚案中,婚龄在3年以下的占30%以上
●典型案例
结婚、生子、离婚“闪电”搞定
大同和妞子都是北京某高档游泳馆的游泳教练,在大同22岁、妞子20岁时,两人登记结婚。婚后10个月,他们顺利地产下了宝宝。
然而,孩子还没有过百天,两个人就来到法院要求离婚。
大同的博客上写着,“我们因相爱走到了一起,现在感情不在了,有什么理由不放手?”
法官点评
80后坚守“不行就散”原则
大同和妞子是80后这一代人的一个缩影,他们闪婚、闪离,坚守“不行就散,快乐至上”的生活理念。
丰台法院的王延军法官审理离婚案件已经近20年了。王法官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接手处理60后的离婚案件,收案量非常少,“那个年代的人面对婚姻裂痕,考虑到面子、孩子等问题,一般会选择继续维持。”
据法院数据显示,1970年至1980年出生的人的婚龄较以往缩短将近五年。“相比较而言,80后的婚姻更为短暂。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刚登记,还没来得及办酒席,婚姻就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法官表示。
●核心数据
城八区法
院抽样分析:在2009年648例离婚案中,当事人为80后的为126例,占总数的19.4%,高于往年此类案件特点突出法院:丰台法院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该院2389件离婚案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 80后的为 598件,占同期受理离婚案件总数的25%,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升6%。
●总体分析
记者采访了城八区法院多名审理离婚案件的法官,得到的数据显示:
婚龄在3年以下的占30%以上
北京人与外地人结婚,婚后产生矛盾离婚的占总数的30%
小夫妻离婚,20%的父母代理出庭诉讼
从事餐饮、娱乐、运动、旅游行业的离婚率明显高于一般水平
小夫妻离婚父母插手
数据统计:598件80后离婚案中,20%的父母代理出庭诉讼
●典型案例
儿女离婚老人“战”法庭
王妍和胡峰都是江苏人,原本是住在一个大院里的邻居,后来经父母撮合走到了一起。然而婚后王妍经常在其母亲的帮助下转移胡峰的财产。2009年5月4日,胡峰把小自己五岁的妻子王妍告上法庭,请求离婚。
庭审当天原被告父母都作为各自子女的代理人,来到了法庭。庭上,四个老人怒目而视。
整个庭审过程中,四位老人情绪激动,多次被法官制止。
法官点评
父母插手 矛盾激化
父母介入导致子女离婚,是当今80后年轻人离婚案件的又一特点。
这种离婚案件开庭审理时,父母一般都作为孩子的委托代理人出庭,旁听席上还会坐着诸多亲戚朋友助阵。“往往是庭上夫妻双方说话不多,长辈情绪都很激动,相互指责对骂。”法官说。
由于80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都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婚后只要是受一点委屈,父母就会到对方家或者单位大闹,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离婚。
“这一代的离婚当事人一开口,就是‘我妈说了,我爸说了’,还都是孩子的心理,开庭的时候也都明确要求父母陪同或者作为代理人出庭。”法官表示。
只争财产 不谈感情
数据统计:598件80后离婚案中,70%的夫妇对财产分割无法达成协议
●典型案例
争房产成为诉讼焦点
陆阳和谢晴在同一家证券公司工作,都属于高知、高薪、有车、有房一族。
婚后不到三年,两人即以“感情疲劳”为由决定离婚。
听完双方的意见之后,法官认定两个当事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稍加劝说,也许还能维持这段婚姻。
然而,面对法官的启发,两个人均没有任何反应。
过了大概五分钟,谢晴突然抬头说:“关于感情问题我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两套房子里我想要那套三环以内的。”
紧跟着,陆阳也表示,他可以接受另一套位置较差的房子,但谢晴必须对由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
法官点评
财产分割 双方都不肯让步
王延军法官说,20年前审理60后离婚案件的时候,双方的矛盾主要都是围绕在感情是否破裂上,被告方一般不同意离婚。庭后往往要调解三四次才能达成协议。
“那个时候很少听说争财产的,夫妻双方共同财产无非就是那些锅碗瓢盆,只要是被告方同意离婚,财产问题都好办。”王延军说。
到了70后,随着房产价值的增加、人们思想逐渐开放,年轻人对离婚的态度有所变化,但审判重点仍然是在感情问题和子女抚养权归属上。
现在,在80后离婚的庭审中,法官已经很少能听到对于感情问题的争论了。只要一方提出离婚,另一方一般都会同意。然而法官的工作量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减少。
“离婚虽然没有问题了,但是财产怎么分、房子归谁,双方都不肯让步。”王延军说。
生活习惯不同夫妻分道扬镳
数据统计:598件80后离婚
案中,北京人与外地人结婚,婚后产生矛盾离婚的占30%
●典型案例
晚饭不对胃口导致婚姻破裂
陈冰,北京人,今年25岁,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医药公司任会计。郑浩,今年30岁,江苏人,现在北京一家机关单位工作。2007年12月两人登记结婚。
婚后不久,陈冰怀孕了,郑浩的母亲专程从江苏老家赶来照顾儿媳妇。此后,矛盾随之而来。
在法庭上,陈冰回忆起婚姻最初产生裂痕的原因,竟然是一顿晚饭。
陈冰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吃不惯南方的菜。郑浩的母亲来之前,两个人每天都是下班后先在陈冰父母家吃完晚饭,再回到楼下自己的小屋。
然而,郑浩的母亲来了之后,每天都给儿媳妇做江苏菜。
本来就不爱吃南方菜的陈冰,再加上怀孕后害喜,对于婆婆每天晚上端上来的一道道精心准备的菜肴更是难以下咽,经常埋怨。
对此郑浩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母亲从江苏老家赶来,专门伺候陈冰。每顿饭前,母亲也都会先问陈冰想吃什么,然后再配着她的口味做。陈冰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不满意,每天拉着一张脸,找岳父岳母来主持公道。
“家里所有的家务事、洗衣、做饭都是我母亲带病一人承担下来。到头来,陈冰还是对我母亲甩脸子、指手画脚。”郑浩觉得,自己可以忍气吞声,但是绝不能让母亲也跟着自己受委屈。
怒火积攒多时,终于离婚。
法官点评
地域差异 双方应多包容
丰台法院的吴中华法官解释,引起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和地域的差异。
吴法官举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北京房山的一个男孩娶了河北的一个女孩,婚前两个人感情非常好。
房山有一个习俗,新人在结婚第一个月不能出门。但是女孩单位正好在此期间组织活动,女方很想参加,不顾婆家的反对出去了,结果丈夫一气之下抽了她一耳光,两人因此离婚。
此外,这种地区间的差距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外地一方的亲戚来北京看病、旅游、找工作借住在小夫妻家里;或者结婚的彩礼、吃饭的口味、坐月子的讲究、甚至办丧事的习俗等都会引起很多矛盾。
“而80后的问题就是谁都不肯让步,谁都不愿意适应对方,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过不下去了。”吴法官说。
两个人结婚之前一般眼里都是对方的优点,而婚姻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对方的缺点放大。“人们总是想改变对方,但是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是很难改变的。这时候只能靠双方去互相适应。”吴法官说。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文/记者孙慧丽实习生胡相宜(来源:北青网-法制晚报)(来源:重庆晚报 )
|